佛教飲食禁忌說分明
1. 禁食五辛(或言五葷,即大蒜、蔥、小蒜、韭菜、興渠)源於婆羅門教的飲食禁忌。印度賤民常吃五辛,婆羅門認為仙人好潔凈,不喜歡接近吃五辛之人。
2. 佛陀主張化緣而得之三淨肉(未見、聽、或疑為因為自己而被殺的動物之肉)亦可食,亦未禁食五辛。
3. 與佛陀教團分裂的提婆達多主張任何情況皆不食用肉、魚、乳類和鹽。
4. 西元520年梁武帝根據《大般涅槃經》著《斷酒肉文》四篇,要求佛教僧侶全面禁止肉食,當時一度遭佛教徒反對,教徒稱「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」,但後來逐漸風行。
5. 漢傳大乘佛教也承襲了婆羅門的傳統,禁食五辛,但主張禁食最力的《楞嚴經》一直有是偽經的爭議。
2. 佛陀主張化緣而得之三淨肉(未見、聽、或疑為因為自己而被殺的動物之肉)亦可食,亦未禁食五辛。
3. 與佛陀教團分裂的提婆達多主張任何情況皆不食用肉、魚、乳類和鹽。
4. 西元520年梁武帝根據《大般涅槃經》著《斷酒肉文》四篇,要求佛教僧侶全面禁止肉食,當時一度遭佛教徒反對,教徒稱「律中無斷肉及懺悔食肉之法」,但後來逐漸風行。
5. 漢傳大乘佛教也承襲了婆羅門的傳統,禁食五辛,但主張禁食最力的《楞嚴經》一直有是偽經的爭議。
標籤: 歷史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
<< Home